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吴融介绍

吴融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常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辛文房评其诗「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昭宗所常识,擢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逃往凤翔,融未及相从,客寓阌乡。不久,召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诗能文。其诗多流连光景之作,只有少数诗篇对唐末战乱有所反映。辛文房评其诗「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相关资料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时代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即一蹶不振,到了晚唐正是最复杂、最矛盾的时期,先后有牛李党争、王仙芝之乱、黄巢之乱、李克用、朱全忠等攻掠诸州。吴融生当晚唐后期,处境较前期更为混乱,前 ...展开阅读全文∨
吴融对于诗歌的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在他为贯休所写的〈禅月集序〉中,全篇序文大致前半叙写他对诗歌的看法,后半描述贯休行止以及他与贯休的交谊,其文曰:  夫诗之作者,善善则咏颂之,恶恶则 ...展开阅读全文∨
吴融诗歌在题材上,呈现一个多元的面相,他有极其深刻讽刺的作品,也有极为轻浅浮靡的作品,更有许多悲秋伤春之作。其诗可以用「矛盾」二字加以概括。矛盾的情绪反映在他的诗歌上,使他的诗歌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唐朝吴融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高耸在万里晴空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早春二月的潞州郊野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气滚动。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李克用早有饮马黄河自立为王的野心,因此他一定会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过太行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唐王朝灭亡的日子即将到来,多么希望皇上能采用魏绛的办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心中悲痛到极点,忽然一曲哀伤的胡笳声又从戍楼的烽烟里传入我的耳中。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shuò)风。
金桥:地名。唐属潞州,在今山西长冶市西南。事:唐昭宗大顺元年,沙陀藩镇李克用进据河北道南部的邢、洛、磁三州。朝中大臣们多数反对发兵讨李,而昭宗却采纳张浚的主张草率出兵,结果三战三败。李军势如破竹,昭宗被迫于大顺二年(891)二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罢张浚官。太行:山名。即太行山。朔风:北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饮马:让马喝水。后也有军队进驻之意。射雕:指善于射雕的人。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中。山东: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jiàng)功?
百年徒有伊川叹:用《左传》中典故。诗中用此典故来喻指唐朝的不祥国运。五利宁无魏绛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大夫。诗中用魏绛事隐曲地批评了对李克用的讨伐用兵。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jiā)一曲戍(shù)烟中。
笳:胡笳,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乐器。戍烟:边防戍楼用以报警的烽烟。

这是一篇政治抒情诗 。《唐诗鼓吹评注》谓 :此诗“指孙揆败于沙陀之事”。沙陀,以族名代称藩镇李克用 。唐昭宗大顺元年(89),李克用占据邢 、洛、 磁三州。昭宗不顾多数大臣的反对,采用了宰相张浚等人发兵讨李的主张。由于对形势估计不足,结果三战三败。张浚的副手孙揆,就在这年九月李克用破潞州(今山西长治西南)时被杀。李克用的军队乘胜纵兵夺掠晋、绛、河中一带 。百姓家破人亡 ,赤地千里 。大顺二年春正月 ,昭宗被迫罢了张浚等人的官,二月又为李克用加官晋爵 。 诗人吴融时在潞州金桥,有感于此,写下此诗。

首联“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的意思是:皑皑白雪覆盖着巍巍太行,重峦叠嶂,高耸在晴朗的天空。红日、白雪、蓝天,色彩鲜明,宛若浮雕。时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风狂舞,寒意料峭。一个“尚”字,用得极妙,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感触。目之所见,体之所感,丝毫没有春意。景色之美,气候之寒,更衬出诗人心中的悲凉。两句为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气氛。

颔、颈两联,一连串用了四个历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感叹。用典,是古典诗中常用的一种形象化的手法。一首诗中过多地用典,往往会弄得诗意晦涩难明。《金桥感事》虽连用数典,却不觉难懂。诗人正是在曲折变化中,贴切地表达了难以直言之隐旨,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了,题旨亦因之更为突出、鲜明。“饮马”,是用《左传》故事。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这里比喻李克用有“饮马于河”的军事野心。因为李克用的军队,早在公元883年(中和三年)与黄巢作战时,就已打进过帝都长安,故说“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这里用斛律光的英勇善射,暗喻实力强大的李克用将要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这句是说李军正蓄谋打过太行山。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笔锋一转,由述古喻今进而抒感言怀。诗人没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百年”句用了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人在野外祭祀。披发是戎族的风俗习惯,辛有据此预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诗人在藩镇割据的混战中,预感到唐王朝必将灭亡。他不可能直陈其事,但又不能不说,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辛有的预言生前无人理睬,死后却备受赞叹,这根本没有作用。肺腑之言,泻于毫端。尽管个人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诗人仍希望皇上采用古时魏绛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魏绛是春秋时晋悼公的大夫。晋国所在地的山西,是个汉、戎杂居的地方,民族间经常发生战争。魏绛曾建议用“和戎”方式解决矛盾,他认为“和戎”有“五利”,晋悼公采用了魏绛的主张,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时”的政治效果。这句,通过肯定魏绛,婉转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胡笳,是一种乐器,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这里用一“哀”字状胡笳声,不仅把客观世界的声音同诗人主观世界的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暗示着这次战争的失败,必将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戍烟”,戍楼的烽烟,与在太平时节的缭绕炊烟全然不同,给人一种动乱不安的感觉。二句十四字,把情、景、事,声、色、形,熔铸于一炉,真是极尽精炼概括之能事。

全诗情感激越,悲愤凄怆,诗人的忧思愁绪,在诗中层层推进,千回百折,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心潮起伏。

tài háng xuě dié qíng kōng
èr yuè jiāo yuán shàng shuò fēng
yǐn zǎo wén lín wèi běi
shè diāo jīn guò shān dōng
bǎi nián yǒu chuān tàn
níng wèi jiàng gōng
zhǎng tíng zhèng chóu jué
āi jiā shù yān zhōng
唐朝吴融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和烟和露(lù)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和烟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气。许史家:汉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门势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yān cóng huā
dān gōng chéng shǐ jiā
chóu chàng dōng fēng chù shuō
jiāo xián zhe chūn huá
唐朝吴融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鲜红的花在墙头盛开,令路过的行人倍感孤寂。尽管这朵花美艳,但它却仿佛也有着某种怨恨,因此即使在相遇之时也难以停留。诗人还描绘了春日暮色中林间的鸟儿先回家,而香气和寒风还未吸引到蝴蝶戏耍。最后,诗人通过澹烟笼罩的神州和远方故乡的无数树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zhī hóng yàn chū qiáng tóu
qiáng wài háng rén zhèng chóu
zhǎng kàn lái yóu yǒu hèn
kān féng chù gèng nán liú
lín kōng míng yīng xiān dào
chūn qiǎn xiāng hán dié wèi yóu
gèng xiāng qiān wàn shù
dàn yān lóng àn shén zhōu
唐朝吴融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国:故国。委:舍弃,丢弃。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yuàn)春来草似烟。
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离:分开。长:通“常”,持续,经常。吊:悬挂。欲:想要。

湘江日暮(mù)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凄切:凄凉悲切。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guó fán huá wěi shì chuān
máo piāo dàng nián nián
shān jiào chù huā chéng xuè
jiù yuàn chūn lái cǎo yān
àn nóng 绿 shù
yuè xié zhǎng diào míng tiān
xiāng jiāng shēng qiē
chóu shā háng rén guī chuán
唐朝吴融吴融
一夜阴风度,平明颢气交。
未知融结判,唯见混茫包。
路莫藏行迹,林难出树梢。
气应封兽穴,险茫堕禽巢。
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
玩宜苏让点,餐称蜜匀抄。
结冻防鱼跃,黏沙费马跑。
炉寒资爇荻,屋暖赖编茅。
远不分山叠,低宜失地坳。
阑干高百尺,新霁若为抛。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冬天清晨的景象,阴风肆虐,天空昏暗,融结的霜冰和混浊的雾气笼罩着大地,路途中不易辨认行迹,林木难以分辨,处处都充满了险阻。然而,诗人也描绘了一些美好的场景,如灯光照射下的影子,竹子被拍打时的声音,苏州点心与甜蜜的蜜饯等。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冬季的各种生活技巧,如要防止鱼儿跃出水面,需要在冰上钻洞捕捞;房屋内温暖舒适需要编制茅草或燃烧荻火取暖。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随着天空的放晴,希望一切阴霾都能消散。

yīn fēng
píng míng hào jiāo
wèi zhī róng jié pàn
wéi jiàn hún máng bāo
cáng háng
lín nán chū shù shāo
yīng fēng shòu xué
xiǎn máng duò qín cháo
yǐng dēng huí zhào
shēng fán zhú sòng qiāo
wán ràng diǎn
cān chēng yún chāo
jié dòng fáng yuè
nián shā fèi pǎo
hán ruò
nuǎn lài biān máo
yuǎn fèn shān dié
shī ào
lán gàn gāo bǎi chǐ
xīn ruò wéi pāo
唐朝吴融吴融
岳寺清秋霁,宸游永日闲。
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
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
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皇帝在岳寺中游玩的景象。天空晴朗,风景宜人,有美丽的霓旌和凤凰的清风吹拂着。皇帝欣赏着城市中的水流和山峦,并感受到自己作为圣明君主所体现的优雅之情和美好品质。整个诗歌流畅、优美,诗意深邃,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悠闲安逸、享受人间仙境的向往和讴歌。

yuè qīng qiū
chén yóu yǒng xián
jīng sēn wài
fèng chuī luò rén jiān
shù chuān 穿 chéng shuǐ
píng kāi duì què shān
jiē zhī shèng qíng yuè
zǎo fāng lán
唐朝吴融吴融
柳拂池光一点清,紫方袍袖杖藜行。
偶传新句来中禁,谁把闲书寄上卿。
锡倚山根重藓破,棋敲石面碎云生。
应怜正视淮王诏,不识东林物外情。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文人雅士在池塘旁边散步的情景。他穿着紫色方袍,手持拐杖,偶然间听到一篇新的诗句传来,在闲暇时也想将一些书信送给贵族。 诗中还描述了一些自然景观,如柳树影下的水光、山脚下生长的厚厚青苔,以及棋子击打石面时弹起的云雾。然而,这位文人虽然理应能够欣赏并感悟到这些美景所带来的情感,但他却因为不了解官场上的情绪和阶级斗争而无法真正领悟外面的风景。

liǔ chí guāng diǎn qīng
fāng páo xiù zhàng háng
ǒu chuán xīn lái zhōng jìn
shuí xián shū shàng qīng
shān gēn zhòng xiǎn
qiāo shí miàn suì yún shēng
yīng lián zhèng shì huái wáng zhào
shí dōng lín wài qíng
唐朝吴融吴融
片水耸层桥,祥烟霭庆霄。
昼花铺广宴,晴电闪飞桡。
浪叠摇仙仗,风微定彩标。
都人同盛观,不觉在行朝。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景象。一座层层叠叠的桥梁跨越在片片水面上,祥和的烟雾缭绕在空中,似乎在迎接着什么喜事的到来。在白天,五颜六色的花朵铺满广场,人们欢聚一堂共度盛宴,在晴朗的天气里,电光闪烁,船只飞速驶过水面。波浪拍打着神仙的仪仗,微风吹动着绸彩的旗帜。城市里的人们都赶来观看这壮观的景象,不知不觉地就到了行朝的时间。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人们在欢庆和享受中度过美好的时光,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

piàn shuǐ sǒng céng qiáo
xiáng yān ǎi qìng xiāo
zhòu huā guǎng 广 yàn
qíng diàn shǎn fēi ráo
làng dié yáo xiān zhàng
fēng wēi dìng cǎi biāo
dōu rén tóng shèng guān
jiào zài háng cháo
唐朝吴融吴融
吾师既续惠休才,况值高秋万象开。
吟处远峰横落照,定中黄叶下青苔。
双林不见金兰久,丹楚空翻组绣来。
闻说近郊寒尚绿,登临应待一追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登山观赏景色的情景。他的老师传授给他了深奥的学问,使他更有能力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第一句“吾师既续惠休才”表示作者的老师传授给他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第二句“况值高秋万象开”则说明秋季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山上的景色更加美丽。 接着,“吟处远峰横落照”描述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而“定中黄叶下青苔”则画出了地面上黄叶和青苔的交错纹理。 作者注意到了双林不见金兰久,丹楚空翻组绣来,说明他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最后,他说听说近郊依然寒尚绿,登山游览还需要伴侣陪伴着前行。整个诗歌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悟。

shī huì xiū cái
kuàng zhí gāo qiū wàn xiàng kāi
yín chù yuǎn fēng héng luò zhào
dìng zhōng huáng xià qīng tái
shuāng lín jiàn jīn lán jiǔ
dān chǔ kōng fān xiù lái
wén shuō jìn jiāo hán shàng 绿
dēng lín yīng dài zhuī péi
唐朝吴融吴融
桂树秋来风满枝,碧岩归日免乖期。
故人尽向蟾宫折,独我攀条欲寄谁。
不傲南窗且采樵,干蟾每带湿云烧。
庖厨却得长兼味,三秀芝根五朮苗。
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
阑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树影移。
无邻无里不成村,水曲云重掩石门。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态度。诗中的桂树随风摇摆、碧岩归日时分都是秋天景象的描绘,故人则到蟾宫赏月,只有诗人独自攀登桂树,表现出不同凡响、追求独特的品质。 诗人并没有傲视他人,而是采集柴火,观赏干蟾和烟云,还吃了庖厨里的美食。他喜欢下棋、享受清凉的空气和静谧的环境,与此同时,他也感叹花落树移、岁月易逝,表现出对流年匆匆的感慨。 最后两句“无邻无里不成村,水曲云重掩石门。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表明了诗人崇尚自然、纳福于山林之中的思想。他认为他的家便是一处与武陵源大自然相融合的居所,无需去寻找任何其他的地方。

guì shù qiū lái fēng mǎn zhī
yán guī miǎn guāi
rén jìn xiàng chán gōng shé
pān tiáo shuí
ào nán chuāng qiě cǎi qiáo
gàn chán měi dài shī 湿 yún shāo
páo chú què zhǎng jiān wèi
sān xiù zhī gēn zhú miáo
wàn shì xiāo rán zhī yǒu
xiǎo xuān gāo jìng diàn liáng shí
lán shān bàn wēi zuì
huā luò zhōng tíng shù yǐng
lín chéng cūn
shuǐ yún zhòng yǎn shí mén
yòng shēn qiú qín
jiā biàn 便 shì líng yuán
更多关于吴融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