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庐山秋雨(镇日风和雨)

朝代:近代 作者:董必武
【庐山秋雨】

镇日风和雨,庐山秋意多。
溪流喧激石,枯叶撼危柯,
密雾添凉湿,沉阴欲醉歌。
小窗开不得,展卷莫如何。
shān qiū zhèn fēng
shān qiū duō
liú xuān shí
hàn wēi
tiān liáng shī 湿
chén yīn zuì
xiǎo chuāng kāi
zhǎn ju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庐山秋雨》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庐山上阴雨连绵,风吹落叶,溪流汹涌激石,浓雾笼罩山林。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感觉沉闷、忧郁、无法自由地展开心情,闭门谢客,只能静静书写心中所思所想。整首诗意境幽静,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相关赏析

庐山秋雨(镇日风和雨)诗意赏析

这首《庐山秋雨》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庐山上阴雨连绵,风吹落叶,溪流汹涌激石,浓雾笼罩山林。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介绍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中国革命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名贤琮,号璧伍,又名用威。1886年3月5日生于湖北...详情
相关作品
近代董必武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竹叶青青不肯黄,
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
更有笋尖出土忙。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在疾病缠身时,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竹子的生命力与顽强,对此感慨并赋诗。 首先,竹子是一种富有韧性的植物,即使遭遇寒霜也能够屹立不倒。其次,竹子在春天更是生机勃勃,新芽嫩绿,仿佛要迅速地成长起来。最后,竹笋则代表着希望和生命的续航,因为它虽然被埋在土里,但仍然能够顶着泥土冒出头来,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因此,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作者透过自己的疾病,领悟到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对于生命的珍惜与感恩。

bìng zhōng jiàn chuāng wài zhú gǎn zhú qīng qīng kěn huáng
zhī tiáo chǔ chǔ nài yán shuāng
zhāo wàn chūn fēng
gèng yǒu sǔn jiān chū máng
近代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岩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同志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举杯岩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大家在一起举杯岩相敬酒,表达着新年的祝愿,散席后众人意犹未尽,又一起品尝这胜利茶,谈论当今时事。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只有精忠才能报答祖国,如今祖国正遭外侮,烽烟遍地,没有地方去寻求一家安乐。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我们在陪都重庆载歌载舞地欢庆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让我们遥祝延安解放区繁荣昌盛。

共庆新年笑语哗(huá),红岩士女赠梅花。
红岩:指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红岩村。士女:青年男女。

举杯岩敬屠(tú)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屠苏酒:酒名。此指宴会上所饮之酒。胜利茶:当时重庆市商店出售纸包茶,名“胜利茶”,表示预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意思。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yáo)祝延安景物华。
陪都:指重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本来在南京,因陷落,临时迁至重庆,故称陪都。景物华:景物有光彩。此为祝颂延安繁荣。

这首诗从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围坐一起共度元旦的盛况写起。“笑语哗”可以想见当时的热烈情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这“笑语哗”体现出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红岩士女赠梅花”则描述出宴会上同志们互赠梅花表达祝福的动人场景。

梅花傲霜斗雪,绽放严冬的超凡绝俗的高贵品格,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盛赞了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再者,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为报春信息,不怕雪埋葬”。梅花的含笑宣告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举怀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把宴会的气氛推至高潮。宴会上大家举杯欢歌,开怀畅饮,共同表达对美好前途的祝愿。俗话说:“人逢知己干杯少。”况且平时大家都工作繁忙,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抵掌而谈,自然要借此尽情解放一下。于是飞壶传觞,推杯换盏,喝得酒酣耳热,不亦乐乎。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痛饮黄龙府。宴会结束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一边品茗,一边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新年饮酒的风俗,含有驱除忧愁烦恼,喜迎新春之意。正如王安石诗云:“春风送暖入屠苏”。对新生活、新气象的向往都溶入这浓浓甘醴之中。屠苏酒就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而胜利茶,据作者自注,也是希望的象征。

这四句诗一面运用层层皴染法描绘出宴会的热烈氛围和乐观场面,一面运用梅花、屠苏酒和胜利茶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艺术地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格调明快,发人深思。

“只有精忠能报国”使语调由欢快转入低沉。一想起大敌当前,蒋介石不守信用,致使抗战大计不谐,诗人内心就隐隐作痛,坐卧不宁,从而影响了宴会上的欢快心情。

“精忠报国”来自岳飞之事。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抗金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受何铸审问时,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四字系岳母所刺,目的是激励岳飞爱国。又宋高宗曾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成锦旗,授与他。后人就用“精忠报国”来纪述岳飞的爱国精神。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献身民族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愿望,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决心的写照。此外,这里还是对蒋介石的婉讽,奉劝蒋不要落入汪伪和日寇设置的圈套,以免步人后尘,下场可悲。

“更无乐土可为家”指出国家沦于敌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哪有可存身立命的乐土。诗人青年时代就追随革命,几十年来风风雨雨,颠沛流离,未过一天安稳日子。正如徐特立所评价的:“唯将国作家。”董必武慨天下为己任,昼夜奔波于救国救民之大计。这句诗正抒发了诗人不求一己的苟安偷生,而要解民于倒悬的豪迈胸怀。

乐土,出自《诗经·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董老在此是反其意而用之,古人尚有乐土可去,而今天诺大的中国竟找不到一块乐土,极言民族危机的深重。抗战大计已是迫在眉睫,只有驱尽日寇,才能将中华神州变成乐土。当然仅仅赶跑日寇也还不够,还要进而推翻专制独裁,建立民主、自由的政权。这里暗示出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人民怨声载道,并不比沦陷区好多少。

末尾两句由重庆的载歌载舞引出对延安的祝福和思念。在这欢庆佳节之际,诗人想到远方的战友,相隔千山万水,只有遥祝延安日新月异了。

诗人虽生活在重庆,但念念不忘的却是延安。重庆尽管比延安繁华,却是令人压抑的。延安尽管物质艰苦,精神上却是令人舒心的。而且重庆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一触即发的危机,地下潜伏的岩浆正汹涌运行。延安虽然遇到暂时的困难,但诗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终会走出低谷,“为有源头活水来”,而重庆则是连生命的涟漪也已泛不出的一汪死水。而且延安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云集着大批民族的精英。像柳亚子诗中所津津乐道的:“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这里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

通过对延安出思念,诗人一扫情绪的压抑,重又明亮起来,使全诗在节奏明快中结束。全诗基本采用铺叙手法,写得明白如话。

gòng qìng xīn nián xiào huá
hóng yán shì zèng méi huā
bēi yán jìng jiǔ
sàn fèn cháng shèng chá
zhī yǒu jīng zhōng néng bào guó
gèng wéi jiā
péi dōu yíng jiā jiē
yáo zhù yán ān jǐng huá
近代董必武
【中秋望月】

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
太清云不滓,永夜露无声。
仰望莫能即,徘徊有所萦。
南征渚将士,对此若何情。

这首诗讲述了观赏中秋月的景象和感受。诗人描绘了清澈明亮的秋月,以及夜空中没有一丝声音的露水氛围,令他非常感动和沉思。他抬头仰望着这美丽的月光,不禁心生徘徊萦绕之情。最后,诗人想到南方的渚将士,不知此时此刻他们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

zhōng qiū wàng yuè qiū yuè guāng shuǐ
jīn xiāo fèn wài míng
tài qīng yún
yǒng shēng
yǎng wàng néng
pái huái yǒu suǒ yíng
nán zhēng zhǔ jiāng shì
duì ruò qíng
更多关于董必武的古诗>>
【庐山秋雨】 镇日风和雨,庐山秋意多。 溪流喧激石,枯叶撼危柯, 密雾添凉湿,沉阴欲醉歌。 小窗开不得,展卷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