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段战争场景。周瑜年轻英俊,是江东人才中的佼佼者。他率领八十万大军火速出击,战斗惊天动地,震撼人心。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楼船飞旗、士兵奋勇杀敌,场面异常壮观。但是,最终这场盛大的战争以失败告终,无数的士兵牺牲,江水染成鲜红。
诗中提到的咸阳三月是指公元208年3月,当时曹操进攻西凉,后被刘备夺取,这一事件是此诗所描述的背景。
诗人在描述这场战争之余,还涉及到了其中的一些人物。周瑜与诸葛亮商讨计策,有过交锋,但也有过同仇敌忾之情;孙权的谋士陆逊为周瑜献计,使得周瑜能够成功进行战斗;而公瑾(即周瑜)和伯符(即诸葛亮)则在其中有过别离之感。
然而,这场战争的失败带来了巨大的遗憾和伤痛,特别是苦恼于军民的死亡和无尽的悲痛。至今,秦淮河畔依然能够听到夜里传来的幽怨之声。